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明史(史) > 7 国榷(明清 谈迁)

打印本文             

Tan qian and his history works The discussion of Ming period history

     www.Minghistory.com
   (The thoughts on authentic Ming history)
 
Abstract: The discussion of Ming period history is a private revisioned Chronological history book with 104 volumes. The book record the history from the birth of Zhu yuan-zhang in 1328 to the breakdown of Nanjing City in1645. It's a very important Historical records in research of Ming History.
Key words: Ming history; The discussion of Ming period history; Tan qian;


一、《国榷》
        《国榷》是记载明朝历史的私家编修编年体史书,作者谈迁。全书108卷(卷首4卷,正文104卷).《国榷》记叙从元文宗天历元年(1328年)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诞生,到顺治二年(1645年)五月清兵入南京、福王政权灭亡为止317年间的历史。对于研究明史,尤其是研究明代建州女真及崇祯一朝的历史,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        《国榷》于天启元年(1621年)始编著,初稿六年后完成。顺治四年(1647年)全稿被窃,顺治十年(1653年),谈迁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邀请,携稿赴北京,访问前朝遗老、皇室、宦官、降臣等,阅读公家档案,重新校订《国榷》,以三十余年编成《国榷》。鉴于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,很多地方忌讳失实,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。谈迁寻访到各种资料,广征博引,力求征信。
 
二、《国榷》的历史价值
1、史料取材
        《国榷》取材于明历朝实录,但又校正实录。黄宗羲《谈君墓表》记载:(《明实录》)“见其表,其在里者已不可见。况革除之事,杨文贞(士奇)未免失实,泰陵之盛,焦泌阳(芳)又多丑正,神(万历)熹(天启)之载笔者皆宦逆阉之舍人。至于思陵十七年之优勤惕厉,而太史遁荒,皇成烈焰,国灭而史亦随灭,普天心痛。于是汰十五朝之实录,正其是非,访崇祯十五年之邸报,补其阙文”。
        因此,《国榷》虽据实录,但又不完全依赖《实录》。征引最多的有:雷礼的《大政记》、《列卿记》,郑烧的《今言》、《吾学篇》,王世贞的《弇山堂别集》,薛应旗的《宪章录》,焦址的《献征录》,高岱的《鸿欲录》;屠叔方的《建文朝野汇编》;徐学谟的《世庙识余录》,邓元锡的《明书》等。
2、历史价值
        客观真实性。谈迁《国榷》附录:史之所凭者实录耳,实录见其表,而其在里者已不可见。
        资料比对性。《国榷》是判断《明实录》真伪的最好佐证材料。《国榷》补充、纠正了《明实录》存在的失误。韩国历史学者金泽中认为和《国榷》相比,《明实录》存在如下缺点:遗漏重要史实;过于主观;叙述错误;记录疏略;观点混淆。
        延续性。《国榷》补充了《明实录》在崇祯朝、弘光朝的编年史上的欠缺。清朝早期一段历史,明末李自成、张献忠起义,《国榷》有较为详细的记录。
        易检索性。《国榷》简明扼要,相比《明实录》的繁杂更容易检索。
3、历史评价
        《国榷》是研究明史的重要参考书,可贵之处是作者的“按实”编撰,肯于“直书”。比如把朱棣篡改过的实录作了大量纠正。
 
三、谈迁
        谈迁(1594~1658.1.14),明末清初史学家,原名以训,字仲木,号射父。明亡后改名迁,字孺木,号观若,自称"江左遗民"。浙江海宁(今浙江海宁西南)人。终生不仕,以佣书、作幕僚为生。
        著述有《枣林杂俎》、《枣林外索》六卷、《枣林集》十二卷、《枣林诗集》三卷、《北游录》、《西游录》二卷、《海昌外志》八卷、《史论》二卷等。
        《清史稿·谈迁传》:
        谈迁,字孺木,原名以训,海宁人。初立,以中书荐,召入史馆,皆辞,曰:“余岂以国家之不幸博一官耶?”未几,归里。迁肆力经史百家言,尤注心於明朝典故。尝谓:“史之所凭者,实录耳。实录见其表,其在里者,已不可见。况革除之事,杨文贞未免失实;泰陵之盛,焦泌阳又多丑正;神、熹之载笔者,皆逆奄之舍人。至于思陵十七年之忧勤惕厉,而太史遯荒,皇宬烈焰,国灭而史亦随灭,普天心痛,莫甚於此!”乃汰十五朝实录,正其是非。访崇祯十七年邸报,补其缺文,成书,名曰《国榷》。当是时,人士身经丧乱,多欲追叙缘因,以显来世,而见闻窄狭,无所凭藉。
        闻迁有是书,思欲窃之为己有。迁家贫,不见可欲者,夜有盗入其室,尽发藏橐以去。迁喟然曰:“吾手尚在,宁遂已乎?”从嘉善钱氏借书复成之。阳城张慎言目为奇士,折节下之。慎言卒,迁方北走昌平,哭思陵,复欲赴阳城哭慎言,未至而卒,顺治十二年冬十一月也。黄宗羲为表其墓。

上一篇返回列表
下一篇返回列表

新发推荐

——

关于明史网

明史明理,鉴古通今

大明概况

  • 开 国:朱元璋
  • 年 份:1368-1644
  • 帝 王:16 帝
  • 定 都:南京、北京
微信二维码
Copyright ©2020-2024 Minghistory.com   All Rights Reserved

明史明理,鉴古通今      网站内容由  明史网   荣誉制作,版权所有

关于明朝历史

:享国:276年

:建都:南京、北京

:历史:1368-1644

QR code